第263章 带到米国去(1/2)
临近九月,在外演出接近两个月的《霸王别姬》剧组回来了,韩壮壮特意给林为民带了些羊城的土特产。
他和陈小二几乎没怎么歇息,便直接进了《潜伏》剧组。
好在《潜伏》没什么大场景,剧组直接选择了在燕京取景。
闲来无事的周末,林为民来到了雍和宫大街26号。
“铁生!
铁生!”
林为民左手拎着一条鱼,右手拎着一块牛肉。
石铁生的轮椅在他喊了好一会儿后,才出现在门口处,一见到他手里的东西,脸上便笑开了。
今年因为工作变忙了,林为民来石家的次数明显变少了。
但每次来,他一定不会空着手,石铁生是个肉食动物。
笔会期间,于华活跃的像条发了情的小公狗,石铁生想到那个形象便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觉得林为民形容的实在是有点……准确。
对于拖着病躯的石铁生来说,冬夏两季是最难熬的日子。
《情人》的创作,林为民是以后世看过的电影为蓝本的,整体基调带着几分旧沪上的颓废和慵懒。
林为民抛开沉浸在文章中的那种多愁善感,笑着说道:“你总写这种情绪的文章,也难怪上门找你的人越来越多。”
从石铁生家出来已经是下午三四点的事了,他骑着摩托车在大街上转了一圈,跑到了木樨地。
在烟台的时候,石铁生就曾看过《情人》的手稿,对于《情人》的内容和风格自然是了解的。
听说稿子被《当代》要了过去,石铁生不禁调侃道:“这算走后门吗?”
过了几分钟,饭做好了。
自从上个月组织起笔会的事后,林为民便鲜少出现在人艺。
套用李海根的话来说:介个,就是爱情!
聊完了《情人》,林为民自然问到了石铁生最近的创作情况。
“林,你总算是来了。”
笔会的时候,林为民跟程忠实混熟了,现在嘴里总是时不时能蹦出一两句陕西话。
准确的说,是关注着林为民。
“爱而不得,但爱终究是爱,永恒不变。”林为民幽幽的说了一句。
“没事,多晒晒挺好的。
马上九月了,然后就是十月,十一月,这一年又快到头儿了。”
“没那么热。”石铁生道。
林为民点点头,“我听老师说了。”
只是他们都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他们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最爱的那个人。
“好。”
吃完饭,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陪着万先生聊天。
“好。”
“那你这个顾问都干什么?”
“《潜伏》已经开拍了,就在燕京,你要想看热闹,等下回我有时间了带你去看。”
即便在分开若干年后,也深爱着彼此。
同时又并没有放弃生活下去的动力,他们依旧在各自的世界中活的很好。
午饭是在石铁生家蹭的,晚饭还没着落呢。
石铁生一拍手,“还是你这个写小说的总结的好!
没错,就是这种感觉。”
这种清醒的相爱,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学上的那种男欢女爱,充满了遗憾,也充满了洒脱。
“剧本还没写完呢。”
林为民是石铁生的老朋友,一年来院里不知道多少次,大家自然是认识他的,有几个邻居跟他还挺熟络,大家都知道林为民是编剧,也知道他是个作家,写了不少小说呢,还都挺出名的。
石铁生无奈道:“要不,我少写点。”
从去年开始,石铁生的文章一篇接一篇的在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少则几十块钱,多则几百块钱,收入比他在街道工厂工作的时候可观多了。
大家看他的眼神有点不一样了,带着点看“大人物”的意味。
磨了林为民好一会儿,石父叫石岚去帮忙做饭,她才依依不舍的站起身。
但不同之处在于,小说中郭玉道和简的爱情脱离了痴男怨女的那一套东西。
自从去年石铁生因为《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成名后,他的生活里多了很多麻烦。
“他啊,要不是有写作这根绳拴着,就是个逛鬼!”
“没说。
你有时间去人艺一趟吧,再过些天,米勒先生就该启程回米国了。”万先生叮嘱道。
“米勒先生!”
“问我?
他找我干什么?”林为民好奇。
两人在院里遛弯的时候,不少邻居的眼睛都在关注着他们。
盖因他的文章太过触动普通人的心绪,让大家情不自禁的将他当成知心人、领路人,甚至是心灵导师。
石父将台扇转了个方向,摇着头正好可以将饭桌旁的四个人全都吹到。
“林,我打算把《霸王别姬》带到米国去,你觉得怎么样?”
《当代》没这个栏目,送到《人民文学》去正好。
夏末秋至,秋去冬来。
尽管吹着风扇,但光是吃饭就能让人汗流浃背。
“算个屁!”林为民笑骂了一句。
说起人艺正在彩排的《推销员之死》,这部戏比《套马人》上的还要快。
火车上被读者围堵、交流会上的讲话、烟台大街小巷的逛游,还有篮球场上的叱咤风云。
“好。”石铁生没有迟疑。
对话进行到这里,石铁生忍不住笑了起来,“都多大的人了,一点也不长脑子。
能力是因,顾问是果,别弄颠倒了。”
《套马人》这部比《推销员之死》排练在前的话剧,因为不少人都跟着《霸王别姬》剧组去外地演出而推迟了一段时间公演,要等到《推销员之死》公演之后。
石岚有些兴奋,她这个年纪,对于这些东西自然是最感兴趣的。
阿瑟·米勒见到林为民很高兴,给了他一个拥抱。
现在已经立秋,十点多的太阳还是有些晒人。
石铁生摇着轮椅拿出自己的最新成果——《奶奶的星星》。
林为民将石铁生推到枣树下,遮点阳光。
“没办法,全国人民都重视啊!”
舞台上,演员们正在表演,两人打了个招呼便抱着手观看起来。
酷暑日子,他整天伏案于书桌前,最是难熬。
林为民将稿子收起来,“我给你送到《人民文学》?”
“老师!
师娘!”
眼下酷暑将过,接下来的日子总算是可以舒服一些了,可好景不长,冬天却又到了。
进了屋,正在做饭的石岚过来将放在书桌上的台扇拧开。
说起最近写了什么东西,林为民自然提到了他那部被《人民文学》退货的《情人》。
家里的经济条件有所改善,石父在夏初的时候特意给他添置了这台风扇。
石铁生察觉到这些目光,无奈道:“还是回屋吧。”
“别直着吹!”石父叮嘱了一句。
“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就已经在中国待了三个月时间……”
玩笑后,石铁生才正色道:“其实《情人》真的写的很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