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赵佶:赵桓你真是你爹的好儿子求(1/2)
第245章 赵佶:赵桓你真是你爹的好儿子(求月票!)
…
对赵桓来说,目前最迫在眉睫的事情,并不是夺回河北和河东,也不是怎么应对李存因他撕毁和约而必然降下的怒火,而是怎么把他父亲赵佶和那些出逃的赵宋王朝的皇室成员和宗室成员全都给弄回东京汴梁城。
算算时间,离赵佶他们逃出东京汴梁城避难已经差不多有三个月了。
在这三个月内,赵佶一共干了三件比较出格的事。
第一件事是,赵佶曾切断了川陕地区和赵宋朝廷之间的联系,让川陕地区有事都向他所在的行营禀报。
第二件事是,赵佶叫停了后续想要前去东京汴梁城勤王的军队,命令这些军队暂时由童贯指挥,扼守进入陕西的各个关卡。
第三件事是,赵佶将准备运往东京汴梁城的纲运给扣下了,让这些纲运全部交到他所在的行营。
有人因此传赵佶有可能是想在长安复辟。
这些事很快就被陕州知州李弥大报告给了朝廷。
不过——
赵桓觉得这些人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下诏,让他的亲信开封府尹聂山接替宋焕担任永兴军路制置发运使,找机会除掉童贯等赵佶的羽翼。
因此,赵佶写信提醒赵桓,东京汴梁城并不安全,劝赵桓赶紧迁都长安,不然就赵桓留在东京汴梁城里治国,他去洛阳帮赵桓治兵。
童贯知道,他这一走,面临的可能就是死路了,他很后悔当初从太原遁走,不然他至少可以战死沙场,留下个好名声。
而赵桓则对赵佶毕恭毕敬。
——安史之乱过后,李亨将李隆基从四川接回长安,然后李隆基以太上皇的身份入居南内,可李亨担心李隆基复辟,派人把李隆基劫徙之西内软禁起来,直到李隆基怏怏而终。
而当初跟赵佶一块逃出东京汴梁城的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也早在赵佶和赵桓的勒令下全都回到了东京汴梁城中。
三月十七。
而且,许多赵宋王朝的大臣也劝赵桓,必须要剪除赵佶的羽翼,也就是将蔡京、童贯等人给除掉,如果让他们再“蒙蔽”赵佶,赵宋王朝就有分裂的危险了。
说老实话,虽然赵佶知道自己这么做能保证赵宋王朝不被分裂,能保证赵宋王朝仅剩的有限力量不被分散,能保证赵宋王朝在面对大乾王朝的入侵时还有一战之力,可赵佶对赵桓这个他既不喜欢又不是太了解的儿子实在是没有多少信心,他不知道赵桓能不能理解他之前所做得那三件事,能不能不猜疑他这个父亲有复辟之心?
由于心里对赵桓实在是没底,赵佶这一路之上,不禁有些忐忑不安!
赵佶见到这一幕,哭着回到了龙德宫中。
赵桓一听,放下酒杯就走。
在赵佶执政后期,崛起了李存这个让赵佶处处碰壁、将赵佶的种种不堪全都给揭开、又让赵佶觉得他怎么都不可能战胜的强大敌人了之后,赵佶觉得就这么退休将李存这个他肯定打不过的敌人交给他儿子去烦恼其实也挺好的。
赵桓听后,很勉强的笑了笑,而耿南仲则艴然怒甚,回头又独自去面见了赵桓。
获悉赵佶喜欢赏赐内侍一事了之后,赵桓立即令开封府尹去清查赵佶的东西,少一样都不行,而得到赵佶赏赐的人,立即就被他给赶走。
与此同时,赵桓又将谭世绩、李熙靖等自己的亲信宦官派去主管龙德宫。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不等赵桓提出让他还京,赵佶就主动下令赵宋王朝的所有皇室和宗室立即按照祖制回京居住,然后主动离开长安前往东京汴梁城。
赵佶之所以停留在洛阳迟迟不走,又让赵宋王朝的两位宰相之一前来接他,就是因为他怕自己步唐明皇李隆基的后尘,也就是他担心“西内之事”。
与继位之初,赵桓真是不愿意当皇帝不同,如今赵桓已经尝到了权力的美妙,关键,在赵桓看来,赵宋王朝的最大威胁李存,已经退兵了,威胁全部解除。
接着,赵佶又问起李存率兵围攻东京汴梁城的过程。
徐处仁听言,挺身而出:“臣愿去奉迎。”
因为蔡京根本就没有跟赵佶去陕西,他是自己带着家人逃去了拱州,人都不在赵佶身边,哪能帮赵佶谋划复辟?
赵佶生平最喜欢住的地方,其实就是他从小长大的龙德宫。
可赵桓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对赵佶的防范。
赵佶也给赵桓写了一封非常诚恳的信,告诉赵桓,他老了,也当够皇帝了,余生只想好好养老,不会干政的。
而且,赵佶也通过华州知州林篪等大量的赵宋王朝的官员全都拒不执行他的行宫圣旨,明白自从他把皇位禅让给赵桓的那一刻起,他就再也不是赵宋王朝的最高领导人了。
无意间听到赵桓准备派聂山去诛杀童贯等赵佶身边的人之后,梅执礼立马向赵桓劝谏说:
“童贯等数人固然罪不容恕,然聂山之行,所图果成,惊动道君,恐忧陛下孝心;所图不成,为数人所觉,一挟道君于长安,求职蜀地,陛下何以处之?”
看到这样的结果,赵桓非常高兴,他召集一众宰执商量怎么迎接赵佶还京一事。
赵佶批评说:“为宗社计,岂可妇人之仁!”
赵佶满以为这是一个可以改变他们父子之间冰冷关系的机会。
在陕西的时候,赵佶曾不止一次梦到龙德宫。
所以,赵佶从一个酒壶里倒了两杯酒,自己先喝了一杯,然后才拿起另外一杯敬赵桓。
从陈东当时的那份奏疏上就不难看出,陈东确实出身寒门,对时事并不是十分了解,以至于,他对“五贼”的指责,不少或是道听途说,或是捕风捉影,甚至完全就是主观臆测的。
在赵桓的心狠手辣之下,赵佶完完全全被赵桓给软禁起来,插翅难飞,甚至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
他认为,父与子之间不必如此示之以疑,如果这么防范,肯定会导致父子倾轧,被世人笑话。
聂山有身为白手套的觉悟,他让赵桓给他下一份诛杀童贯等人的圣旨,并希望从开封府带一批亲信跟他一块去上任。
赵佶见此,心情很舒畅,多日以来盘桓在心头的疑虑一扫而光。
再加上,不久之后,赵桓将宋焕调回东京汴梁城任职。
赵佶想为童贯这个为他争战了半生的重臣求求情,可赵佶又想到他现在自身都难保,哪里还能顾得上童贯?
王黼和梁师成全都是聂山帮赵桓弄死的,如今赵桓准备故计从施,让聂山帮他去处理了赵佶身边的童贯等人。
赵桓觉得梅执礼的主意出得非常好,果断叫停了聂山的行动,改让梅执礼处理此事……
像,蔡京、童贯准备勾结大乾王朝瓜分赵宋王朝;
像,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是积年朋党。
徐处仁和梅执礼来到了洛阳,见到了赵佶和郑太后。
赵宋王朝的天宁节是赵佶的生日。
赵桓亲率百官到郊外奉迎。
很快,赵桓就按照他和耿南仲事先制定好的计划,将赵佶身边的内侍陈思恭、萧道、李琮、张见道等十人全部贬黜,一个不留。
赵佶也曾想过反抗,他听说李存派岳飞攻占河东,自己亲自攻占河北了之后,判断李存在全面占领河北和河东了之后,肯定还会再来攻打东京汴梁城。
听了赵佶这番话,徐处仁和梅执礼都在心中感叹:“道君大度之不可及也!”
甚至还有人提出来了“蔡京、童贯等人不除,国无宁日”的口号。
当过皇帝的赵佶十分清楚,有一些皇帝最是冷酷无情,他们为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什么都能做得出来,比如李世民,比如李亨。
换而言之,赵佶并没有复辟的心思。
其实哪用吴敏提醒,赵桓费尽了心机才将赵佶给诓骗回来,怎么可能让这个心腹大患再离开他的视线?
几日后,赵佶的车驾浩浩荡荡地回到了东京汴梁城外。
梅执礼给赵桓出主意说:“罢聂山之行,明责童贯之属。
降诏蔡攸,委令劝道君去此数人者,早回銮舆,可以不劳而事定矣。”
原来——
赵桓不知道赵佶这是要干什么?
其他大臣也都不知道赵佶要干什么?
只有梅执礼上奏:“上皇所欲二位宰相其一者,无他,欲知朝廷事尔。
臣愿同一位宰相前往奉迎,如蒙道君赐对,臣具条陈自围城以来事宜,以释两宫之疑,决无他虑。”
当时,陈东为了渲染“五贼”的危害,编了很多东西。
童贯没有再挣扎,他已经看明白了,赵宋王朝这天下,已经不再是赵佶的了,而是赵桓的了,他就算是硬赖在赵佶身边,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徐处仁和梅执礼都是崇尚孝悌之人,尤其是后者,他们以己度赵桓,将赵佶的所有疑虑打消,让赵佶下定了回去东京汴梁城的决心。
一见面,郑太后便替赵佶向徐处仁和梅执礼询问:“陛下欲令我夫妇居于何处?”
吴敏听说了此事之后,立即向赵桓劝谏说:“上皇在长安时,已有截留诸路兵之意,今幸归京师,陛下问安视膳,全孝道足矣,岂可以军旅之事累之乎!”
陈东早在两个月前挺身上书给赵桓不久,就在随后的“乞诛五贼臣”的奏疏中提醒赵桓,赵佶有可能在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等五贼的帮助下复辟。
所以,童贯接受了赵桓对他的处罚,然后拜别了赵佶,前往池州等死。
走到西京洛阳的时候,赵佶突然彻底停下不走了,然后他给赵桓写信,让赵桓派徐处仁或吴敏当中一人来西京一趟。
见赵桓安排得还算合理,也很有孝心,赵佶紧提着的心才算是放松了一些。
这还不算完,赵桓又将赵佶极为信任的宦官王仍、邓文诰等以“图欲离间两宫、妄意传播”的罪名黜免,并下令让开封府审问宦官梁忻等,斩草除根。
加上,吴敏暗中给蔡攸写信,让蔡攸劝赵佶回京。
聂山在赵桓这里,基本上就相当于宋江在李存那里,也就是专门帮赵桓干脏活的白手套。
等等……
这时候,让赵桓将皇位还给赵佶,赵桓怎么会愿意?
别说让赵桓将皇位还给赵佶了,就是现在让赵桓屈居于赵佶之下,赵桓都不愿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