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匆忙慌乱中的反应(1/2)
建康、邺城,一南一北。
作为都城的两个城池都不大;两个朝廷因此显得局促。
局促之中,建康是温婉雅致的,小桥流水,厅榭楼阁,尽显文化风流。
邺城相反,粗犷朴实,高台林立;扩张性的霸气跃然而出。
小小的邺城容纳不下,于是有了城北的华林苑,有了城西的太子东宫。
这两处地方也是羯人兴衰的见证。
兴,热闹非凡;衰,冷清凄凉。
时至今日,太子东宫被改成猪圈牛栏。
比邺城大几倍的华林苑人影稀疏,长草及腰,渐渐荒废下去。
现任的大赵皇帝石遵从没在此住上一夜。
他成天成夜地呆在邺城小皇宫里,忙得不可开交。
与张豺交战、登基称帝、与石冲交战、安葬石虎、诛杀前皇帝石世和皇太后刘氏。
。
。
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有时几件连在一起,没等石遵处理妥当,又有新的突发事件等着他处理应付。
扬州刺史王浃率部归晋之事,石遵还没来得到及做出反应;荆州军移屯安陆、徐州被大晋占据的消息就送到了案头。
石遵麻木地扫了两眼,郁郁起身,在殿中来回踱步。
他考虑得是另外一件事,与两个边州丢失相比,这件事才真的让他坐卧不安。
近侍禀报。
这段时间,邺城之内流传着一个说法:石闵对今上不满,非常不满。
因为石遵曾许诺立石闵为太子,最后变卦立了自家的亲侄儿石衍。
这件事,让石遵想起几年前的一个流言:“灭石者,兰陵侯”。
当时,石闵的封爵正好是兰陵侯。
好在石虎听到流言后,只是笑了笑,下令将兰陵郡改称武兴郡,石闵的兰陵侯改成武兴侯。
石虎有底气和自信,石遵没有。
两个流言凑在一起,弄得他七上八下。
石遵没有嫡系部属,除了姓石之外,他这个皇帝几乎没有其他依靠。
拉拢石闵,压制张举、李农、麻秋、羌人、氐人以及觊觎皇位的兄弟们。
是他苦思妙想出来的一着好棋。
可若是流言成真,这就不是好棋,而是臭的不能再臭的臭棋。
“皇上。
辅国大将军求见。”职守郎将进来通禀。
“请辅国大将军进来。”石遵停下脚步,镇定了一下情绪,随后回御座后跪坐。
胡椅坐着舒服,可习自大晋的皇家礼仪不允许他坐胡椅,没办法,他只得去习惯跪坐。
“皇上万安。”石闵一身黑铁铠,健步而入,依旧如一个军人,一丝不苟地行了个标准军礼。
随后呈上一摞纸张,道:“皇上,这是禁军和宿卫军需要升迁拔擢的将领名单。”
“这么多?”石遵还有些恍惚,一接过纸张,质疑脱口而出,等话出口后,他有些后悔,偷偷觑了眼石闵。
对他生硬的质疑,石闵似乎毫不在意,详细解说道:“是有些多。
之所以如此,有两个原因。
一是,半年征战,军中将领战殁者甚众,出现不少空缺。
二是,皇上登基不久,四方不平,敌军蠢蠢欲动,眼看就要连番大战;闵以为应该破格拔擢一批将领,以激励士气。”
石遵默然,石闵说的在理,换作平日,他已经应允。
此时却是不行,他的心障未除。
一边假意审视名单,石遵一边思谋着怎么回绝。
石闵侍立一侧,不急不躁,过了一阵,随意地问道:“皇上,听说徐、扬两州丢失,大晋来势凶猛。
臣想请缨带军南下,抵抗大晋,夺回失地。
皇上以为如何?”
石闵想带大军南下!
这如何使得?
石遵心里咯噔一下。
也没有心思再看名单,霍然抬头,断声道:“不可!”
石闵一怔,刚硬的面容现出黯然之色,低下头,沉声不语。
石遵见此,勉强笑着安慰:“呵呵。
。
。
武兴公。
不要多想。
徐扬两州虽失,不过芥癣之患,怎能轻易劳动你这个辅国大将军。
目前,关中石苞不稳、辽东慕容虎视眈眈,到处都在漏风冒雨;寡人需要你坐镇邺城,运筹帷幄。
并非阻你立功杀敌。
你切切不可懈怠。”
耳听石遵淳淳话语,石闵抬起头,眼中闪光,欣喜不已道:“谢皇上看重,闵虽死难报知遇大恩。”顿了一顿,又道:“皇上。
你看这份名单。
。
。”
“准了,准了。
寡人这就用印。”石遵爽朗大笑,拿出小印,重重按下。
“闵替军中将士谢过皇上体恤之恩。”石闵轻笑着接过名单。
一时间,君臣二人其乐融融。
石闵告退出宫,径直回到辅国大将军府。
王泰早已等候在此,见到后迎上来,啾啾石闵脸色,却什么也看不出来。
于是试探着问:“成了?”
石闵点头,沉郁地吐出一口浊气,双肩似乎沉重异常。
“怎么啦?”王泰有些不安。
石闵额上的青筋突地弹跳两下,鼻息也重了起来。
缓缓地呼吸克制一阵,他才咬着钢牙低声道:“流言传到石遵耳中了。”
“他妈的!”素来稳重的王泰怒骂一声,在石墙上狠狠蹬了一脚,愤愤不平地嚷道:“前几年搞出一个兰陵侯之事,现今又搞出一个争夺太子之事。
他妈的,这到底是谁干的,怎么就盯上大将军了?”
“左右不过那几个人。
。
。”石闵沉思了一阵,一挥手道:“无妨,我们当作不知道此事,干自己的。
哼!
若是些许阴谋诡计就能困住我们,只能说明我们太过无用。”
王泰点头,道:“军中将领大多都有依附的恩主世族,想让他们倾向我们,一时半会儿很难办到。
。
。”
“一时半会不行,就一年半载,一年半载不行,就三年五年。
等、熬、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