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将帅不合(1/2)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且说凉州叛贼马腾、韩遂等人拥立王国为帅,率兵进据凉州,且兵峰直扑京兆郡。

朝廷命闲赋在家的大将皇甫嵩为左将军、主将,集结三万精兵。

以中郎将董卓为副将,率领麾下数万精兵为副将,二人一起讨伐王国。

当年黄巾席卷天下,为三十六方,部众何止百万。

皇帝以皇甫嵩、朱儁、卢植为三大将,出征黄巾,屠三十六方,灭黄巾主力。

皇甫嵩威震天下,然后功高震主,被撸了官职,闲赋在家。

现在被重新启用,依旧天下无敌。

此人率兵与王国屡屡作战,不仅解了京兆郡的围困,而且进兵凉州,屯兵平襄城。

与王国、马腾、韩遂等数十万凉州悍兵对峙。

不过这一场战争之中,董卓没有捞到什么战功,他屡屡判断失误,错失良机。

因而颇为怨恨皇甫嵩,双方生出间隙。

平襄城只是普通县城而已,容纳不下朝廷的七八万大军。

皇甫嵩率领一万精兵,驻扎在城中。

城门楼上挂着“皇甫”字旌旗,随风飞舞,好不威风。

董卓与另外兵马,则屯扎在平襄城南北,与平襄城互为犄角。

因为董卓没有捞到战功,对于接下来的战争走向,他与皇甫嵩产生了分歧。

董卓大营靠渭水驻扎,大营连绵三四里。

各将军各自有营寨,互相以营道连接,形成联营。

除了最大的“董”字旌旗外,各营寨内,都挂着本营将军的旌旗。

张济在大将之中,能力与排名都较弱。

便被布置在的渭水边上,属于后方。

也就在这时,一队五人的从槐里城前来的快马,驱驰进入了董卓大营内,去见了董卓。

不久之后,董卓另外派遣轻骑,在营内策马来报张济。

信使到来的时候,张济正在帐内看兵书。

“报张将军。

董公大军离开槐里城后不久。

并州黄巾刘辟、共都二人闻得槐里城空虚,便率领数万黄巾南下,打算劫掠槐里城。

令侄张司马身先士卒,率兵要击。

击败刘辟、共都,收降数万黄巾为部曲,屯扎在槐里城外。”

“董公听闻消息之后大喜,打算向朝廷请封,拜张司马为校尉。

特遣我来,禀报张将军这个消息。”

张济本来也没当一回事,董卓的信使多了。

人在军中,一天接到好几个信使也有。

但是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张济不由张大了嘴巴,手中的竹简也掉落在了地上,不可置信的望着信使,说道:“你再说一遍。”

信使挺无奈的,但谁叫张济是大将呢?

他只能原原本本的,将这个消息给再次复数了一遍。

“想不到我家大郎竟然大奇。”张济这才确信这是真的。

不由喜上眉梢,站起来不断的抚掌踱步,面上有光。

他当然不知道自家侄儿已经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现代人的灵魂。

从血缘角度上来看,他对张绣绝对是亲情浓浓。

所做的事情,无一不是为了保住张家独苗。

没有能管住张绣从军,他深以为恨。

但是他向董卓进言,让张绣守备槐里城,避免来前线沙场,虽说坏了张绣好事,却也是拳拳爱护之心。

他也想不到,并州的黄巾刘辟、共都竟然趁槐里空虚,率兵数万进兵槐里。

更想不到张绣竟然以千余精兵,先登陷阵,讨破了数万黄巾。

“我却是小看了我家大郎了。

我家世代将门,大郎没准是天生干这一行的。”张济喜悦之余,却也无奈的紧。

他拼命保护张绣阻止张绣从军,但张绣却终逃不了家门宿命。

“罢了,罢了。

就放他飞翔吧。”张济犹豫了许久之后,终于负手仰天长叹一声,做了决断。

这是一件困扰他很久的大事,如今终于有了决断,仿佛胸口有一块大石被砸了个粉碎,张济浑身都轻松了不少。

张济随即露出振奋之色,立刻唤了亲兵备马,与十余亲兵一起,轻骑往中军大营去见董卓。

他得感谢一下董卓。

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打了胜仗的将军可不一定能够获得足够的赏赐、封赏。

张绣在槐里城大破黄巾,乃是大功一件。

封个校尉当当,甚至于捞个列侯,都是足矣的。

但如果张绣自己向朝廷请功,那就呵呵了。

但是董卓向朝廷请功,就不一样了,好处会落到实处。

他必须感谢一下董卓。

当张济策马来到了中军大帐门前的时候,却见李儒从大帐内走出来。

“张将军。”李儒还是老样子,儒雅风度翩翩。

他一双手轻轻抱住,对着张济微微行礼。

“李先生。”面对这位董卓的智囊,张济根本不敢怠慢,抱拳还礼。

“将军是来寻主公吗?”见礼之后,李儒伸手捏了捏胡须,问道。

“正是。

我特来为大郎之事,拜谢主公。”张济点了点头,再一次抱拳回答道。

“将军大可不必。

主公与将军犹如手足也。

大郎也是主公的侄儿。

为侄儿表功,主公也是欢畅。”李儒笑了笑,说道。

“该感谢还是要感谢的。”张济却是坚持说道。

“那下次吧。

主公刚才带着华雄,去了平襄城中去见左将军(皇甫嵩)去了。”李儒摇了摇头,面向平襄方向说道。

张济顿时眉头一皱。

最近这段时间,皇甫嵩与董卓越来越疏远了,这将帅不合,可不是好事啊。

...........

平襄城中。

董卓在进入城中之后,马不停蹄地驱驰向城中,临时的左将军府邸而去。

待到了地方之后,与守卫一番墨迹。

董卓让关西大将华雄在外等候,自己则去了书房,去见皇甫嵩。

书房内,皇甫嵩坐在主位上,手中拿捏着一卷竹简观看。

听说董卓来了,他不由叹了一口气,将竹简放下,并让人去请董卓进来。

皇甫嵩虽然是威震天下的大将,但是面貌柔和,身形也是偏修长,身上有一股儒将的气息,且为人沉稳谦逊,在朝野上下,都有名望。

他与董卓合作出征也不是第一次了,但是董卓这个人性格与他天生合不来,双方矛盾越来越大了。

就像是这一次。

凉州叛乱,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是牵扯到民族、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