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七百三十二章 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人给人(1/2)

“寡人身为赵国国君,没有保护好你们,是寡人的错误。

人死不能复生,寡人能够做的,就是帮你们报仇,希望你们在天之灵能够安息。”

济西郡溪乡,赵括亲自将范雎的首级放在死者的墓前,深深鞠了一躬。

“这件事是我赵国之耻,寡人希望你们每个人都牢记在心中,不要让这种事再发生。”赵括转过身,对所有人说道。

“臣等记住了。”荀子等人低头说道。

“身为君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护好治下的子民,如果连子民的生命安全都不能保证,那他们凭什么拥护你?

凭你们天生贵胄吗?

论贵胄,你们比得上周王室?

现在周王室何在?”

“你们记住了,君权并非神授,也并非天授,而是民授。

百姓拥戴你,你就是君,百姓不拥戴你,你就是亡国之君。

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赵括看着四个小家伙,郑重的说道。

所谓的君权神授,君权天授,只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宣扬自己的正统,搞得假把戏罢了。

而且这一套很快就被人发现行不通了,大家在吃不饱肚子,快要饿死的时候,谁他娘的管你是不是神授,你就是神站在面前,老子也摸刀砍你。

于是后来那些王朝开始搞愚民之策,让底层失去抗衡上层的力量,但历史证明,这一套同样是行不通的。

起义无法推翻你,还会有外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你的大门。

与其想着你糊弄我,我糊弄你,不如想想,怎么能够让底层人吃饱饭,更能让屁股下的座椅稳固。

“我们记住了。”四个小家伙现在还不明白赵括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但他们都将这句话牢牢记在心中。

“你们也逐渐长大了,也该学习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了。”赵括抚摸着破奴的小脑袋,对蔺相如说道,“以后还望相国能够多多教导。”

“臣遵命。”蔺相如俯身说道。

“你们以后除了上课的时间,其他时间要跟在相国身边好好学习。

记住了吗?”赵括对四个小家伙说道。

“记住了。”四个小破孩哭丧着脸,不情愿的说道,他们预感到,以后可能要没有好日子过了。

祭祀完死者,赵括没有在济西郡停留太久,第二天便返回邯郸。

“大王,范增和尉缭已经到殿外了。”郭开禀报道。

“让他们进来吧。”赵括说道。

郭开站在旁边,面色纠结,没有动。

“怎么了?”赵括问道。

“那个……甘德和石申听说大王回来了,也跟着过来了,臣实在没有办法……”郭开低头说道,他就差跪下来磕头,让甘德和石申换个时间再来了,但两个老东西不听啊。

偏偏郭开还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不管是甘德还是石申,年纪比他爷爷都大,要是躺地上不起来,他这辈子就毁了。

郭开无比珍惜待在赵括身边的机会,他深知,全国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这个位置呢,只要自己出现差错,必然会有无数人弹劾。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郭开是一刻也不敢放松。

这次赵括只让他把范增和尉缭叫来,结果他把甘德和石申也给带来了,在郭开看来,这已经是犯错了。

“让他们也进来吧。”赵括并不在意这种小事。

很快,郭开带着四个人进入大殿,相比较有些拘谨的范增和尉缭,甘德和石申两老头就随意多了。

到了他们这个岁数,只要不造反,即便犯啥错误,国君也不会处置他们。

“你们先坐下等一会儿。”赵括对范增和尉缭说道,接着看向甘德和石申,“两位老先生请坐,不知你们来找寡人何事?”

“大王,您有没有想过去天上看看?”甘德两眼放光,迫不及待的说道,活脱脱一个传销专家。

“大王,臣和甘老头大体估算了一下,月亮的面积可能比我们整个赵国都要大,您想想,如果我们能飞到月亮上去,把月亮给占领了,岂是吞并中原那些国家能比的?”石申兴奋的说道。

郭开、范增、尉缭在旁边一愣一愣的,他们每个字都能听懂,为什么连在一起,什么也没听懂?

“……这就是你们这段时间的研究?”赵括震惊的说道,他前几天听郭开禀报这件事,还以为甘德两人只是突发奇想,过段时间就忘了。

现在看来,这俩老头很显然把这件事当成目标了啊。

听说他回来了,就迫不及待跑过来要经费支持。

但这玩意是赵国能完成的?

不要说赵国,就是把七国全部砸进去,连水花都不带冒的。

“不错,我们两人想好了,以后要搬到月亮上居住。”甘德和石申骄傲的说道。

郭开、范增、尉缭三人崇拜的看着俩老头。

特别是郭开,自己之前还把甘德和石申的想法当做笑话呢,现在看来,是自己格局小了。

自己还在小心翼翼,生怕出错的时候,别人已经想着移民月亮了。

“很不错的想法,寡人在精神上支持你们。”赵括点了点头,在心里给两个老头竖了个大拇指。

“不是……大王,光精神支持不够啊,我们现在研究经费不够。”甘德连忙说道。

他们俩辛辛苦苦跑过来,是要钱的,不是要赵括精神支持的。

“两位也知道,我赵国刚刚打完仗,国库空虚,到现在连将士们的封赏和抚恤都没有发。

不是寡人不愿意支持二位研究,实在是寡人也没有钱啊。

等我赵国宽裕了,一定支持二位。”赵括为难的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甘德和石申要是研究别的,他多多少少还会拨点钱过去支持一下,毕竟俩老头也不容易。

但是研究怎么上天,还是算了吧。

他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大王,你再考虑考虑啊,如果我们能登上月亮,将获得比整个中原都要大的国土。”甘德急忙说道。

“寡人不是不愿支持二位的研究,是真的没钱。”赵括给郭开使了个眼色,“寡人现在还有事,要不两位先回去?”

将两个老头送走之后,赵括揉了揉脑袋,将这件事抛之脑后,看向范增和尉缭:“寡人听说在秦军包围邯郸的时候,你们曾组织学院的学子前来支援?”

“禀大王,我们刚刚抵达邯郸,秦军就撤退了,我们并没有起到作用。”尉缭回过神来,不卑不亢的说道,并没有借此机会邀功。

“你们两人可愿出仕?”赵括问道,虽然尉缭的年纪还有些小,但天才从来都是不被限制的。

只要能力够,年龄就不是问题。

“我们愿意。”范增和尉缭对视一眼,郑重的点了点头。

尉缭本身对赵国就很有好感,至于范增,他本来是不想出仕赵国的,但在赵国待了几年之后,他绝望的发现,只有赵国能够统一天下。

他若是拒绝出仕,一身才华可能就要终老于山林之中了。

范增怎么能够心甘。

“你们是想要到地方去,还是打算留在朝廷?”赵括问道。

范增和尉缭没想到赵括还给他们选择的机会,两人沉思了一会儿,齐声说道:“地方。”

“以你们两人的才能,到地方上当县令有些屈才了,但如果担任郡守,资历又有些不够。

不过如果是一些偏僻之地的郡守,其他人也不会说什么。

如今辽东和辽西还缺少郡守。

范增便担任辽东郡守吧,尉缭担任辽西郡守。”赵括说道。

“诺。”范增和尉缭惊喜的说道。

他们本以为能担任县令就不错了,未曾想赵括直接让他们治理一个郡。

“我赵国未来几年的国策之一,便是治理辽河平原,你们赴任之后,一定要好好配合郑国治理辽河,这关乎我赵国未来的战略走向。”赵括说道。

“臣记住了。”范增和尉缭郑重的说道。

“你们先回去吧。”赵括挥手道。

“臣等告退。”范增和尉缭俯身说道。

“大王,你看看。”这时,蔺相如从外面走了进来,将一封信递给赵括。

“怎么了?”赵括将信件接了过来,看到署名,神色微微一变,竟然是他刚刚才提到过的郑国。

赵国吞并燕国之后,就开始谋划治理辽河平原的事情,由于燕地没有能够挑大梁的水利大师,赵国便将郑国从河套调往辽河。

到了辽河之后,郑国用了近一年时间,走遍了整个辽河平原。

他发现辽河平原和河套完全不同,河套是草原,开垦之后就能够种植庄稼,他要做的是建水渠,满足庄稼的灌溉。

但辽河流域不同,那里是大片大片的沼泽,得有方圆数百里,且下游和黄河类似,河道不稳定,经常到处摇摆,入海口众多,想要将其变成良田,需要一点点束水,固土,筑堤,固定河道,难度是开发河套的数倍。

即便是征招辽东辽西所有百姓,也要耗费二十年以上时间才能见到成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