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春事(上)(1/2)
第三百六十四章春事上
秋红低声道:大小姐的鹦鹉,据说会说话
呸文姨娘笑道,不会说话的那还是鹦鹉吗
可它还会背诗
背诗
文姨娘一怔。
嗯是背诗。
秋红点头,小鹂说,那鹦鹉前些日子背的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几天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文姨娘呆住。
秋红道:那鹦鹉刚来的时候还背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呢
文姨娘擦了擦额头的汗:那,那夫人知道吗
知道秋红笑盈盈地道,夫人说,这鹦鹉怎么净说沧州话。
让大小姐教它说燕京话。
把大小姐说的满脸通红。
好几天没给鹦鹉喂食呢
夫人知道就好。
夫人知道就好。
文姨娘松了口气。
而此刻太夫人正望着举止大方得体的徐嗣谕微微点头。
去见过你老子了
见过了。
徐嗣谕身姿笔直地立在太夫人面前,语气和煦。
太夫人问起他在乐安的情况来。
徐嗣谕一一回答。
说话的声音不高不低,不紧不慢,有着世家公子特有的从容坦然。
太夫人再次微微点头。
徐嗣谕就让文竹拿了根黄杨木的拐杖进来:孙儿在乐安闲暇时做的。
杜妈妈忙上前接过递给太夫人。
太夫人摸着拐杖,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吩咐魏紫摆饭。
徐嗣谕道了谢,反问起太夫人的身体来。
太夫人笑呵呵地和他闲话,待小丫鬟来回话饭已摆好时,徐嗣谕则上前搀着太夫人去了东次间。
十一娘在心底幽幽地叹了口气。
不过短短几个月,徐嗣谕的笑容更矜持,待人更谦和,明明还只是个十二岁的大男孩,却已有了大人的老成,像个久别来访的客人,而不是离家归来的孩子。
而徐令宜对徐嗣谕的状态却很是满意:出去了一趟,懂事了不少。
看样子,把他送出去还是对的。
男人和女人看问题很少有一致的角度。
十一娘不置可否。
徐令宜问起徐嗣谕的行踪来:去看过秦姨娘了
去了。
十一娘道,喝了杯茶,说了会话,就去了二夫人那里。
徐令宜听了微微颌。
第二天徐嗣谕过来问安时叮嘱他:姜先生来信说,他给你留了些功课,对你参加童试大有益处。
虽然是过年,可也不要把功课落下。
别辜负了姜先生的一片期望才是
徐嗣谕恭声应是,回去后就闭门苦读。
春节期间除了去给太夫人和十一娘晨昏定省,不出院门一步。
十一娘因有孝在身,春节就带了徐嗣诫在家里识字,跳百索或是玩翻绳,偶尔下厨房做些甜食给徐嗣诫吃。
把徐嗣诫乐的,走路都是蹦蹦跳跳的。
徐嗣谆则被徐令宜带在身边应酬来往宾客。
他一开始大为兴奋,晚上来给十一娘请安的时候就眉飞色舞地讲他遇见了些什么人,说了些什么话,什么事特别的有趣。
可没几天,就感觉疲惫起来。
到了正月,索性跑到十一娘这里来吃午饭睡午觉,然后就磨磨蹭蹭地不愿意走了,说要告诉徐嗣诫识字。
十一娘本来就觉得徐嗣谆小小年纪做大人的事有些不合适宜,出面留了徐嗣谆几次。
而徐令宜看见徐嗣谆一到十一娘屋里就精神百倍,一跟自己出去就如打了霜的茄子,哪里还看不出来。
说了十一娘几句慈母多败儿,倒也随他去了。
徐嗣谆玩得越高兴。
每天一大早就过来,到了晚上灯点才走,不是和徐嗣诫跳百索,就是和徐嗣诫去后院放烟火,还求十一娘也给他做带骨鲍螺吃,玩到高兴,就歇在徐嗣诫处。
太夫人见他每次从十一娘处回来都面色红润,眉眼带笑,也就睁只眼闭只眼的。
秦姨娘看了就在十一娘面前小声嘀咕:这大过年的,二少爷天天这样关在家里苦读可怎么熬得住也应该适时歇歇,到亲戚朋友家走动走动才是
自从徐令宜为她唠叨徐嗣谕跟前没人服侍的事了脾气以后,秦姨娘在徐令宜面前就再也不敢提起徐嗣谕的事,改在十一娘面前絮叨了。
十一娘只当没听见。
可时间长了,也顶不住她每天说一遍。
只好道:二少爷刻苦攻读,也是为了锦绣前程光耀门楣。
秦姨娘不为二少爷打气也罢,怎么还说出这样的话来。
岂不是要拖二少爷的后腿何况这也是侯爷的意思。
难道你让二少爷仵逆父亲不成
秦姨娘哪里搁得住十一娘这样一顶大帽子,忙跪在地上磕头:我是没读过书的人,不懂得这些大道理。
还请夫人饶恕我的无知。
既然不懂这些大道理,又怎么吓得跪在地上求饶
十一娘不想和她多说。
让绿云扶她起来,道:这过了元宵节,天气就渐渐暖和起来。
我这些日子,又是要忙过年的事,又要忙喜铺里的事,孩子们的衣裳鞋袜不免有些疏忽。
我看秦姨娘上次给我做的几双鞋还不错,就请你给诫哥做十几双鞋袜吧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也可穿了去踏青。
既说了鞋袜的数量,又说了交鞋袜的时间。
这样一来,她就没空天天瞎琢磨了吧
秦姨娘脸上闪过一丝诧异,忙垂头躬身应是。
十一娘就端了茶。
三位姨娘都退了下去。
秦姨娘拉了文姨娘的手:虽说是孩子的东西,可纳鞋底,绣鞋面,和大人的无异。
不过月余的功夫,哪里就能做出十来双鞋袜来。
我知道你屋里的玉儿针线好,不如帮我做几双。
然后福了身,我这里感激不尽了。
文姨娘又怎么会掺合到这其中去
她满脸的为难:姐姐是不知道。
夫人年前把大小姐的鞋袜春衫都交给了我。
我的针线一向不利索,这正愁着到时候交不了差,想借姐姐屋里的翠儿帮帮忙呢没想到夫人把五少爷的鞋袜交给了你
秦姨娘听着满脸的失望,眼睛不由朝乔莲房望去。
乔莲房已领着丫鬟拐进了耳房旁的夹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