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章 鸡犬升天(1/2)

候景如一瞪眼,“如何交待,那是你们的事了。

反正不能因为这个,就污蔑我恩公,把他们当闻香教徒抓起来!

你没听我恩公说吗?

他们也是受闻香教所害的。”

那千总赶紧点头,“大人说的是。

小人也不敢起这个心思。

小人是想说,要不然,咱们派一队人,到周围搜一搜,要是真搜不到,能不能在周围的村子里抓些人。

这闻香教在这一带很是猖獗,周围的村子里也必会有许多人与他们同谋。”

候景如想了想,瞪了那千总一眼,“你小子这是什么意思,是让我抓百姓假充盗匪是吗?

这种事情我候景如可干不来!”

那千总脸上有些难看,甘笑了一声,却又悄声道,“我知道大人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可是皇上那边却是不好交待的,魏公公早已把话说满,到时候要是咱们空手而回。

皇上一生气,这欺君之罪,咱们可吃不起啊!”

候景如瞪了那千总一眼,“有这么严重吗?”

那千总赶紧道,“大人难道没听过,‘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吗?

咱们给皇上办事,那可是要打起十二分的小心啊!

一个大意,说不定便会因为一件小事就脑袋搬了家啊!”

候景如被这千总的几句话说的,心里也有些慌了,犹豫了一会儿,向那千总摆了摆手。

“那,这事我就不管了。

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那千总得了此话,立时转忧为喜,向候景如一拱手,“大人英明,下官去了。”说完,一挥手,带着一队两三百人的锦衣卫,悄悄转道走了。

这一边,候景如命人做了几顶软轿,将俞仁和梁如继他们一起抬进了城。

然后又找了最好的大夫给他们治伤。

总算是治的及时,加之梁宗仁从小练武,底子很好,倒给他捡回了一条命来。

可是几个人这就么住在候景如安排的宅子里,这心里总是不安。

眼见其他几人的伤都好的差不多了,只有梁宗仁的伤还未痊愈,梁如继便找到俞仁,希望离开京城。

俞仁想了想,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于是便向候景如道了别,将梁宗仁托付给梁如继一个在寺里出家的朋友,其他几人,则随俞仁一同南下。

当然,赵蕊也随他们一起。

那天,当时眼见形势危急,俞仁便让若兰先带着赵蕊找一处安全的地方,把她安顿下来。

然后再回来与他们汇合,一起把梁如继他们救出来。

待到候景如带人赶到,若兰自然又去亲自把赵蕊给接了来。

于是,大家同包一条商船沿运河南下。

本来,这船是有船夫的。

可是梁如继他们却嫌有船夫在,大家说话不方便,于是便打发船夫走了,而由他们在通州的几个门中的兄弟负责操船。

在船上,俞仁又与众人详细的规划起这个聚和村的事情。

赵蕊也被俞仁拉进来,参与其中。

俞仁还特意交待,让赵蕊把那天在汪文言家中遇到的,那个会造蒸汽机的颜佩韦也一起请到村子里来。

在那儿给他专门建一个院子,让他安心的研究蒸汽机。

再给他配几个帮手。

赵蕊一一答应着,并用本子及时把俞仁的话记下来。

船过山东时,岸边陆续的开始出现比较多的乞丐。

起初,众人都没在意,必竟,这天下的乞丐,到哪儿都是会有的。

可过了东昌府以后,这人便越来越多了。

时常可见成群结队,一走就是三五十人的。

大家便感觉有些不对了。

又走了两天的水道,眼看快出山东了,可是这道上的乞丐群却更多了,有时多的,甚至有上百人一起出来的。

虽然现在已是九月天气,早晚开始凉了。

可这些人大多衣不遮体,有的甚至只用一块小布遮着下体,也有一个大人带着两三个孩子,用一件衣服包着的。

俞仁从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惨景。

虽然那次在福建时,看到的那些逃荒人的境况也很惨,可与这些人相比,又似乎要好的多,而且人数也远远不及此次。

“梁门主。

这是怎么回事啊?”

梁如继赶紧走过来,“小相公还是叫我如继吧!

我说过,现在我已不是聚和门的门主了。

无论您愿不愿意,你都已是聚和门实际上的门主了。”

俞仁露出一个苦笑。

他有种被人赖上的感觉,不过,有时候,这种感觉也还是挺好,至少说明别人重视你。

“好,如继兄,你可知道这儿这么多的乞丐是怎么回事?”

梁如继叹了口气。

“山东今年年景实在不好,许多地方都遭了旱。

虽然秋收了,可百姓却没收到东西,只好举家出来乞讨。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地方官府这些年搜刮的利害,把他们搜的家中没有一点余粮。

这年景好的时候,粮食也还勉强可支撑到开春。

待到了春后,地里的东西也开始慢慢长起来了。

就不怕了。

可是今年这年景,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不可能撑到年后了。

所以,许多人便提前出来乞讨了。”

俞仁点点头。

“如继兄,咱们在这儿停一天,上岸看看你看如何?”

“一切听小相公吩咐。”

于是,俞仁一行人,就在前面的一个小镇靠了岸。

他们扮作一家人,若兰若梅姐妹紧紧的跟在俞仁和赵蕊身后。

这是梁如继私下里悄悄吩咐的,为了保护两人的安全。

这是一个不小的镇子,有好几条街。

几人上了岸,先找了家就近的面馆,打算吃午饭。

“老板,给我们来六碗牛肉面。”几人坐下后,俞仁向小二道。

那小二站在一旁听了,却没有动。

“众位客官自己可有带米面?”

俞仁听了这话,不由的奇怪。

“这是什么话?

我们是到你这儿来吃饭的,你怎么反问我们有没有带米面?”

小二赶紧向俞仁陪礼,然后苦着脸道,“不瞒小相公。

小人们这地方,如今这米麦的价格实在贵的离谱。

往常一斤麦子才五六文,今年从夏天起,这价格便不停的往上长,如今一斤麦子,都长到五十多文了。

我们也是没办法。

所以,为了给客人省钱,也是怕客人骂我们。

掌柜给我们定了个规矩:凡有客人来馆子里点餐,先问客人是否有自带米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