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50节 横生枝节(3)(2/2)

是不然夫所谓攘者,必实有以攘之,非虚骄之气也。

居今日而言攘夷,试问其何以攘之?”

看到这里,皇帝击节叫好:“好好一个‘试问何以攘之’只是这一句话,就足以抵得上连篇累牍的大文章”

再往下看,左宗棠是这样说的:“所谓不用者,实亦见其不足用,非迂阔之论也,夫世变代嬗,质趋文,拙趋巧,其势然也。

时宪之历,钟表枪炮之器,皆西法也。

居今日而据六历以颁朔,修刻漏以稽时,挟弩弓以临戎,曰吾不用夷礼也,可乎?

且用其器非用其礼,用之所以攘之也。”

在折子的后面,左宗棠提出在江宁已经‘参详西洋之法冶炼钢铁,并率先设立金陵钢铁厂’之外,允许湖南省也仿效前例,在省内挑选适宜之地,成立火器局,一应雇请西洋教习,招募省内生员学子,入衙为官,学习制造西洋火器,以充自强之本。

皇帝把骆秉章的折子看了好一会儿,心中无奈的苦笑起来,若是能够在湖南设立天朝第一家以西洋技术为主体的兵工企业,自然是极好,不过,难度很大啊大到他这个做皇帝的,也不可一言而决呢

先说,过多的依仗西洋科技,中华智士只做一些筚路蓝缕的差事,已经引发物议之声,皇帝虽然身居九重,却也听取到了这样的声音;第二,在漕运、盐政争相变革之后,又同时开启了铁路和钢铁厂两项极大的工程,耗资靡费,国帑日用不足,皇帝下一步准备进行的,大规模的从百姓手中购进粮食的计划也被迫受到干扰,只得暂停,这时候还要设立湖南火器制造局,实在是令这个富有四海的大清天子,也觉得捉襟见肘起来。

想到这里,他走到御案前坐下,拿起了笔,“览。

所言甚是,自强之道首在教化民心,次在科技之法。

西洋yin巧之术,领先我朝,此诚非可以讳言者也。

然火器局之成立,事关重大,天朝士子、生员既从未经见,筹办者亦非准有把握。

又何谈付诸实施?

骆秉章所奏,着毋庸议。”

放下笔看了看,自问说得还算有点道理,只不过事理之间委屈骆秉章和左宗棠一番为国谋的诤言,也算无可奈何,只好等到日后再行酬庸之策了。

写完收笔,把折子放到一边,“摆驾,到知鱼堂。

传肃顺,工部,内务府并总署衙门在京官员,到知鱼堂见驾。”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