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310章 计划与争吵(2/2)

表面上,似乎没有人守卫,但是,如果真的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那才是让人瞧不起呢。

秘境的政治走向很有趣。

由于当年根本没有多少儒生跟随,所以白帝干脆自创了****的玩意儿,当然了,外人根本不知道,这是第几代的白帝。

这几乎和华国是不一样的。

儒家是为了成就儒家,而不是以儒家的知识成就人。

这样儒家兴盛的时候必然是人爬下去的时候。

爬下去的人是不能弘道的。

儒家造成的国民性也是虚伪的。

为了适应各种外在的规矩而古意放弃真实的自我,这样的国民性也不能挺立。

没有挺立的个体,就没有挺立的群体。

儒家恰恰是把挺立的个体看成是大逆不道的,这样怎么会有挺立的群体呢?

所以,一旦一种学术要成就自身,就必然要把人变成其对象,人成为学术的对象时,就要强制性地使人成为适合学术的人---标准化的人,君子。

这样人就从学术中倒下去了。

只有真正丰富的真实的人智慧的人才能弘道。

而虚伪的人,唯命是从的人,唯唯诺诺的人怎么能弘道呢?

儒家没有塑造丰富的真实的人,而是塑造了虚伪的适合条条框框的人----君子。

伪君子。

君子以虚幻的想象力是不能弘道的。

只有真正的人,才能弘道。

而儒家恰恰是把人的真诚从学术架构中扭曲了。

适合儒家思想的人无不会变成虚伪的人,所以虚伪的人不能弘道。

儒家没有创建一个满足人性的形而上的世界,这个世界尽管是虚拟的,但是正是这个世界充满满足人的自由和无限的想象力,才能有对世俗的超越,才能打破世俗的局限性。

而儒家是把人全部封闭在一个世俗的世界中,即使是不好也无路可走。

只能在各种世俗的规矩中亦步亦趋。

儒家除了使人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别人的眼色之外,还有适应天理,这样儒家不得不把人变成器---工具。

学术不能以人为本,不能给人自由,不能发展人,学术也会被不能发展的人所遏制。

人就不能弘道。

学术也不能弘人。

儒家仅仅是为了君子的,这样儒家就没有盯着大众的发展,没有大众的发展,小人不能成为君子,少数的君子也不能支持时代进步。

儒家为了避免这样的困境,就夸大君子的人格力量,以为以一种君子的半神半人的力量就可以力挽狂澜,可以拯救时弊。

这实际是不合实际的。

儒学被独尊之后,借助政治的力量更加压制人的发展,这样人就更加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成为君子又要受到世俗的打击和迫害。

这样学术和人两败俱伤。

所以,学术不能立起人,人就不能立起学术。

从历代对儒家的批判看,儒家没有发展真正的人,也没有大面积的发展大众,仅仅靠极少数的君子一代一代就萎缩下去。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